🧵為什麼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後,區塊鏈 3.0 還沒有出現?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區塊鏈 3.0 真的存在過嗎?" 我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行業人士覺得市場沒有進展,感覺停滯不前,以及為什麼在以太坊之後的十多年裡,大家普遍認同的區塊鏈 3.0 還沒有出現。 🧵 區塊鏈 1.0: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 - 一種不需要現有金融網絡的創新技術。 - 不需要身份,也不需要中介。 - 基於信任,比特幣被認為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價值儲存資產。 - 雖然存在成本和速度等問題,但我認為這並不降低比特幣的價值。 🧵 區塊鏈 2.0: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平台 - 引入了智能合約技術,開創了代幣發行和 DApp 等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不可能實現的新領域。 - 然而,我認為它在向 ETH 被認可為資產的階段過渡時遇到了困難。(質押 ETF 似乎是關鍵。) - 引入 Layer 2 旨在解決成本和速度問題,但尚未確立自己的地位。 - 我認為這是保持主網獨特價值的選擇,考慮到有時會從 L1 返回 L2,我認為我們需要繼續觀察。 - 這是證明 PoS 選擇和質押認可,以及 L2 玩法的時機。 🧵區塊鏈 3.0 存在嗎?Solana、Sui、Hyperliquid(高性能 L1?) - 有許多聲稱是區塊鏈 3.0 的案例,但失敗了,尤其是 EOS、Polkadot、Polygon 和 Terra。最終,如果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無論規模如何,他們都會淡出視野。 - 那麼,在以太坊之後真的沒有什麼了嗎?我認為至少 Solana 通過專注於代幣創建和交易的最基本功能,提高了用戶滿意度,自稱為 "去中心化的納斯達克"。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我相信在 meme coin 市場上沒有鏈能超越 Solana。此時,Degen 鏈可能就是 Solana。我還認為,如果以太坊選擇增強 Layer 1 性能而不是選擇 Layer 2,可能會展開不同的時間線。 - Solana 的去中心化納斯達克的方向也引發了關於中心化和性能的問題和反駁,Ruth 的一篇文章很好地總結了這一點,問道:"Solana 能取代納斯達克嗎?" Solana 似乎表現良好,並有效利用 AI 敘事,這很積極,但它是否是區塊鏈 3.0 的問題仍然存在。 - 還有一些基於 MOVE 語言的鏈(Sui、Aptos、Movement)。我認為這需要通過真正的建設者或 DApp 的出現來證明,這些 DApp 不能來自其他鏈,因為 MOVE 語言的創新得到了認可。就我個人而言,我仍然對它是否真正從開發者採用的角度上具有創新性表示懷疑。 - 最終,我認為我們仍在證明 "為什麼它不應該是以太坊和 Layer 2" 的理由,我相信我們在某個地方競爭,能夠滿足用戶所需的速度,同時保持穩定和 Layer 1。附圖是我個人喜歡的來自 @0xBreadguy 的一張圖,表明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全球需求已經得到滿足,現在他們正在填補新的需求。(例子是 Solana。)也許我們覺得沒有新的創新是因為這種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我也相信競爭者仍然有機會填補這一需求。 - 我認為一個代表性的競爭者是 Hyperliquid。他們專注於快速交易代幣(資產),沒有 VC 玩法,並成功創造了新的玩法,這令人印象深刻。在某種程度上,它可能更接近一個去中心化的納斯達克...? 當然,Solana 作為市場領導者處於更主導的位置,但如果像 HyperEVM 和 HIP-3 這樣的成功實現,誰知道呢? - Layer 2 似乎在 Arbitrum 和 Base 之後,正定位為具有明確目的的鏈,如 DeFi、娛樂和 RWA。我覺得我們還沒有真正達到一個階段,真正相信 Layer 2 是必要的。我想知道高性能 Layer 1 是否會在感受到需求的限制時找到機會。(我認為 Layer 2 需要更明確。) 我不知道區塊鏈 3.0 將如何出現或被認可,但我希望看到那些真正對創新感到興奮的團隊,除了那些解決現有問題的團隊,最近能出現得更多 🙏 #比特幣 #以太坊 #Solana #創新
查看原文
3.16萬
52
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除非另有說明,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該內容僅供參考,並不代表 OKX 觀點,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請閱讀鏈接文章,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包含穩定幣、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